--lina
宗教在人類眼裏充滿了神秘、古老與不可思議。宗教發展至今有著一套完整的運行體系:對宇宙的解釋,對人類產生的說明,有著明確的道德標準來調整人類的自身行為,嚴格的道德行為規範作為信徒的日常行為準則,以及各種修行的方式方法和儀軌等。所有的宗教都試圖在完美解釋這個世界!
宗教是一種精神信仰,起源於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、崇拜與嚮往。宗教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產物,是人類對自然、對宇宙、對生命,不同程度上的認識解讀。宗教最初產生的本意是提升人類的心靈,昇華人類的生命層次。
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,宗教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,人類給原本純淨的宗教注入太多的人為因素,或者說人類利用了宗教改造了宗教。在歷史上,宗教常常被統治階層用來作為統治人民的精神工具,另一方面,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來作為反抗壓迫的工具。而現在宗教卻成為利益集團操縱信徒,謀利獲益的工具。
宗教是把雙刃劍,它可使社會安定祥和走向和平,也可使社會動盪不安走向戰爭。縱觀人類歷史,多少戰爭與宗教緊密聯繫在一起,多少繁華昌盛又是宗教在起作用。
宗教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,大到政治文化,小到生活行為,無孔不入,世俗生活與宗教信仰融匯在一起,影響著人類的價值觀、自然觀與世界觀。正因為宗教信仰對人類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,也導致了不少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宗教而達某種目的利益,攪渾了宗教,擾亂了正法,危害人類社會穩定和人類身心靈健康。
宗教一直在被人類利用改造,各派各教都有待正本清源。宗教信仰是一種意識形態,控制宗教就等於控制了信徒的意識,從而控制信徒的行為。世界各教都存在著創教始初的根本教義,被人為的反復修改的情況,已經遠離了古聖先哲的教導,遠離了創教教主慈愛濟世之本懷,蒙蔽了信眾,遺禍眾生。
人類打著宗教的旗號造了太多的惡!觀歷史上的歐洲,宗教史就是一部血淚史,承載了太多的血和淚。16世紀之前,歐洲宗教演變成為權欲統治、專橫、內部混亂、教會腐敗、精神壟斷等等負面事物,使得人心大失,從而引發了16世紀至17世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歐洲宗教改革,迄今改革火苗仍未熄滅。
宗教戰爭是血腥的:“歐洲各改教運動歷經許多流血戰事,如1610年亨利四世被刺殺,法國再度內戰,新教信徒大量逃亡。1618年德國路德派因不滿奧斯堡和約被毀,由瑞典國王亞道夫 (Gustavus
Adolphus)領導,與國內羅馬天主教徒交戰了三十年,1648年簽訂韋斯特發裏亞和約(Peace
of Westphalia),雙方重獲和平相處。又如1568年荷蘭北部的加爾文派信徒因反舊教與其統治者西班牙國王對戰,到1609年終獲獨立建國與信仰自由。
英國在宗教改革後的國教還帶著不少舊教色彩,許多受加爾文派影響而被稱為清教徒 (Puritans)的人,想再加以改革,使成更合乎《聖經》的信仰,卻受到欲恢復舊教的國王查理一世逼迫殘害,於是許多人逃至新大陸,即後來獨立的美國 ,並爆發1640 -1649年的內戰,史稱“清教徒改革”。清教徒獲勝後,新教團體獲相當自由的發展,直到1685年新國王詹姆斯二世又想恢復舊教及專制政治,人心大憤,再經1688年沒有流血的“光榮革命”,終於使英國新教徒在此年獲得歐洲第一個獲大量信仰自由的結局。至此我們也看出各國的宗教戰爭中,常夾雜經濟和政治利益等的爭執。從十六世紀中期到十七世紀中期的百年紛擾,歐洲人口大量減少,經濟衰退,各國終於地逐漸體認久戰俱傷的教訓,才開始採取宗教寬容的政策。”
由此看出宗教一日不正,一日不淨,積重難返,人類就會為此付出慘重代價,人類文明發展就會充滿血腥和淚水。宗教戰爭不單發生在歐洲,世界各地的宗教都有相同之處,權力、政治、金錢、宗教交織在一起。現在,地球上依然如此!
某些宗教人士,豈圖通過宗教信仰來麻痹信徒的意識,為其效力滿足個人野心。
某些宗教人士,豈圖打著自由、民主、平等、和平的旗號以達不可告人之目的,如名聞利養,酒色財氣。
某些宗教人士,豈圖通過信仰自由、獨立自主,以達分裂國土之目的。
某些宗教人士,在忙著販賣如來、販賣上帝、販賣孔子、販賣安拉.....大肆斂財。
宗教已經成為地球之殤,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決擇點,也是人類邁向新文明的轉捩點。宗教的利與弊不得不讓地球人重新省視自己,該如何正確對待宗教問題。面對宗教,人類如何學會取其精華,棄其糟粕,這些都是地球與地球文明進入美好時代必需要克服與修正的問題。
終其根源,無非是順應宇宙規律,自然法則。地球與地球人的發展提升,離不開博愛、有序、穩步、健康、積極、順道、自然、和平的方向,任何事物都必需以順應宇宙光愛和諧為前提,不然太艱難,苦頭太多。宗教發展如是而行,若想存在只有回歸本源之愛。
(2014 /3/12
18:27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