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

O

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

修行之韜略

修行之韜略
--lina
懷有壹輪明月,照耀九霄。
心有壹曲靈音,響徹雲端。
濤濤江水,卷含歸歌。
落葉婆娑,魂歸故裏。
遙望那壹片空,靜靜無所起。
低眉倦容,拂袖紅塵,嘆流年。

金戈鐵馬,氣吞山河,日月輝映,壹片光明。
修道行道,殺敵妄執,降伏貪嗔癡,收復自性之地,重建真如凈土。
以佛為首,左右不離,將帥韜略,皆出佛性。
韜略壹:以靜制動。
但凡煩惱皆由心動而起,心動是因,煩惱是果,妄執是過程,若無處變方略,結局就是深陷煩惱深淵,不得解脫,不得自若,不得安寧。以靜制動,任它緣起緣滅,我若關註它,必將被它所牽制。我只覺察它,靜守安寧,不關註它,更不被它所左右,如此我才是自在的,視煩惱如解脫道。

韜略二:語默斂性。
少說話,收斂躁動不安的心。話多是心亂的表現,語言體現了壹個人的內心,話多者,心裏想的事情也多,時刻不得安寧,性情也是浮躁難得踏實。學會默語,留給自己和別人壹個安靜思考的空間,壹個滔滔不絕的人,實則多半是無用的廢話。話多傷氣也傷神,止語,寧靜淡泊,世事皆了然於胸,靜悟滄桑,懷感菩提,有助成道。

韜略三:深思熟慮。
深入經藏,親修實證,境界來臨,三思而後行。常言道:火燒功德林。壹個修行人所修積的德行,有可能因壹時的憎恨或發脾氣,把修行所得的壹切功德全部燒盡。有憎恨心是因為還沒有深入領會“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涅槃寂靜”的本義。世間的壹切無常變化,也是自己業力所感召的境相,起憎恨心不但有損修行,也會因此與人結下惡緣,致使因果循環,輪回不斷。作為修道者,應該有大將風範,忍人之胸,容人之懷。面對境界,常思佛陀教導,我執不起,道力見增。

韜略四:慈悲為懷。
沒有慈悲心作基礎,修什麽都是沒有意義的。佛法的目的是,慈悲救度。世間壹切正派正教都是在教導人們如何心存善念、多行善舉,壹個沒有慈悲心的人如何能修成就正果?壹個沒有慈悲心的修行人如何能自救救他?修行的目的在於解救自己和解救眾生,而這些都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礎之上。佛陀因慈悲而廣宣解脫之法,才使得眾生有了出離生死的法門。觀世音菩薩因慈悲觀照世間眾生,才成就了與佛平等的功德,獲得眾生的尊重與愛戴,修行人也會因慈悲成就自身圓滿的功德福報。

韜略五:懺悔過往。
懺悔是每個修行人必修之課。如果不懺悔,那無始以來所集之量如虛空的罪垢不能得以消除,罪不消,則阻礙修道。龍樹菩薩說:“壹切的痛苦,都是由於以前的惡因所造成的。”且不說以前,我們今生便造下了諸多的惡業,這些惡業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痛苦,給修行帶來了障礙,如果我們不發自內心的去懺悔改過,那我們修道便將難有結果。壹個連自己所做的惡業錯事都不願去面對改過的人,怎麽可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!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,壹個誠肯的懺悔能往往能給修行帶來驚喜。

韜略六:發大願心。
發大願心也是在擴大自己的胸懷,為自己而修是小乘成就有限,為眾生而修是大慈大悲大願大行。當壹個人想的做的都是為利益眾生的時候,無形中他會得到更多的護持,因此他修道行道的過程會更有力,當然成就會更高,功德更圓滿。

韜略七:有舍有得。
佛陀舍下了人間的富貴,得到了超越世間難以想象的尊貴,謂之世尊。佛陀放下了人間的愛欲情執,證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光照大千,作天人師。如果當初悉達多不願放下迦毗羅衛國那頂王冠,那就沒有榮尊三界的導師--佛;如果當初悉達多舍不得耶輸陀羅的恩愛與美貌,就不會有後來清凈圓滿的如來。佛是如此,眾生也是如此,面對人生決擇時,懂得舍得就是壹種高度覺悟。壹個真正的修行人有時候要比常人舍下更多的欲望執著,他也會因此獲得清凈的聖果,壹切取決於他想成就何種功德。

修行也講戰略,真如佛性指引我們成道。
修行就是壹場去妄存真的戰爭,而我們就是這場真妄之戰的主帥,成敗與否在於將帥的韜略也即修行方法。
掌握正確的修行方法,道業早成,回歸自性。
不枉此生,歸之如如。
懷抱明月,即心即佛。
(2015、2、6  18:50)



您或許對些文章感興趣:

心靈短語(二)
http://olina999.blogspot.com/2015/03/blog-post.html

心靈短語(一)
http://olina999.blogspot.com/2015/02/blog-post_27.html

微笑感悟
http://olina999.blogspot.com/2014/12/blog-post_15.html

感悟幾則
http://olina999.blogspot.com/2014/11/blog-post_96.html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